很多考生認為廣東省作為經濟大省每年考的材料都是經濟類材料為主,應重點關注經濟方面的答題角度。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誤區(qū),事實上,公務員考試政治和文化也是不可回避的兩大方面。廣東申論材料緊緊圍繞政府的四大職能進行選擇,即使是經濟類材料,其考查的能力點也可能是政府的經濟調節(jié)職能等,它可以通過對各類事件的分析考查考生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
下面公考輔導專家將從政治和文化兩個方面,結合近期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熱點事件對最新的“2010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剖析。
一、政治
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提高各級政府破解難題、推動科學發(fā)展的能力。
(一)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jiān)督。認真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jiān)督,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加大辦理省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省政協提案的工作力度。加強社情民意調查,健全重大事項專家咨詢、社會聽證制度。廣泛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jiān)督,引導群眾通過互聯網理性表達訴求。
(二)推進政務、務、村(居)務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更加注重立法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積極創(chuàng)建法治城市和法治縣(市、區(qū)),全面提高市縣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健全行政執(zhí)法體制,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行為,完善行政執(zhí)法程序。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健全行政問責制,重點問責不作為和亂作為,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糾、問責必嚴。
(三)加強政風建設。堅持執(zhí)政為民,密切聯系群眾,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心實意為群眾多做好事、多辦實事。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嚴格控制“人、車、會”、樓堂館所、公務接待等支出。堅持求真務實,進一步精簡會議、文件,嚴格控制各類評比達標、表彰慶典等活動。健全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狠抓各項工作落實。進一步加強審計、監(jiān)察工作。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反腐倡廉,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加強公務員教育管理,建設為民、務實、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
(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省級政府部門職責關系。全面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切實精簡機構、理順關系、轉變職能、提升效能。繼續(xù)支持深圳、陽江和順德區(qū)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支持深圳、佛山、中山、江門等市開展創(chuàng)新審批方式改革,在省直部門開展優(yōu)化審批流程、實行網上審批試點。加快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離。推進事業(yè)單位分類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事業(yè)單位績效工資制度。
二、文化
(一)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教活動,加強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繁榮哲學和社會科學。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省文藝院團改革試點,加快全省有線廣電網絡重組、出版發(fā)行及新華書店重組。
(二)完善文化服務體系。加快重點文化工程及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建設,推進“農家書屋”,實施電影放映工程,逐步構建全省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及服務網絡,形成城市“十五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公里文化圈”。加大對外文化交流力度,推動嶺南文化走出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打造文化品牌和文化經典板塊,鼓勵創(chuàng)作文藝精品,培育文藝名家。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建設一批數字出版、動漫設計等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辦好第九屆全國(廣州)藝術節(jié)。
(三)推進城市環(huán)境整治工作。今年將隆重舉辦廣州第十六屆亞運會和第一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這是我全省、全國和全亞洲人民的一大盛事。我們要高標準推進城市環(huán)境綜合整治,認真落實亞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方案,積極開展珠三角城市群空氣污染聯防聯治,加強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市美化、綠化、凈化、亮化工程,實現一流環(huán)境的目標。